首席程序猿走後,在專案中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權力與視野真空。
評審猿對那些關於「技術債」和「長期規劃」的討論感到厭煩,他現在只想要一件事:進度。評審猿對所有團隊下達了新的指令:「別再開那些沒完沒了的規劃會議了,我要看到實際的產出!所有團隊,現在開始,自由發揮,拿出成果來!」
這道指令,像是一把解開了枷鎖的鑰匙,也像是一張通往災難的單程票。Project Banana Paradise AI 分裂成了兩大陣營:
在失去共同藍圖後,專案中最強的兩個團隊「鷹眼系統」團隊與「神臂金剛」團隊,開始朝著他們各自理解的「卓越」狂奔。
兩個團隊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驚人的進展,也因此不斷受到管理層的表揚。但他們誰也沒有看到,彼此身旁的劇烈變化,更沒有意識到,他們正在為一場史詩級的災難鋪路。
終於,到了兩大核心模組要整合的日子。所有猴子都對這次「強強聯手」充滿期待。
整合開始,鷹眼系統率先啟動,它仔細地掃描著眼前的香蕉樹,經過複雜的運算後,在 30 秒後,精準地標記出了一根成熟度高達 99.99% 的完美香蕉。
訊號傳給了神臂金剛。機器手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0.5 秒內完成了採摘,然後就沒有然後了。
神臂金剛在原地焦急地等待著下一個指令,它的設計是每秒需要處理 2 個指令才能達到目標。而鷹眼系統還在慢條斯理地運算著下一根完美香蕉的位置。整個系統的效率,被鷹眼系統的「極致精準」給活活拖垮了。
會議室裡,指責聲四起。「你的模型太慢了!」「你的機器人太急躁了!」兩個曾經的明星團隊,此刻卻像仇人一樣對峙。
這場災難的根源,並不是技術問題,而是在專案之初,那個「缺乏共同長期計劃」的問題,從未被真正解決。
一開始的系統設計,就沒考慮到端到端的整合複雜性。當下的問題沒有解決,最終在事後整合延伸出更多的問題。
團隊一心嚮往著各自的理想國(99.99% 準確率 vs 1000 根/小時),卻從未共同討論過,這兩種生活,該如何並存於同一個世界。
許多猴子害怕共同長期計劃,覺得那是限制自由、僵化的官僚工具。但一個好的計劃,從來都不是一張規定好每一步路線的精密地圖,它更像一個指南針。
它只為所有人指向同一個「北方」——也就是專案的終極目標。例如:「我們的共同目標是,在維持 85% 準確率的前提下,達到每小時 500 根香蕉的採收效率。」
有了這個指南針,鷹眼團隊就知道,他們不必追求無謂的 99.99%;神臂團隊也知道,他們不必追求超越極限的反應速度。
他們可以在各自的山頭自由探索,但他們前進的大方向,始終會是一致的。不是為了限制優秀的團隊,而是為了讓所有人的「優秀」,能夠疊加在一起,而不是互相抵消。
你們的專案開發指南清晰嗎?還是且看且走,期待船到橋頭自然直?
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🐵